从历史上来看,如果没有宏观调控的原因,这种幅度经济下滑通常时间会比较短,也许是存货调整的原因,也许是其它很难明确指明来源的原因,在没有明确诱因条件下,如果来自随机的扰动因素导致的经济下滑,在不太长的时间之内经济很快会弹回来。
而互联网货币的核心是货币是内生变量。互联网技术将来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还无法预知。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等摩擦因素,现实中才出现了金融中介和市场。其次是马可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和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金融的核心功能不变,金融契约的内涵不变,金融风险、外部性等概念的内涵也不变。部分新产品具有新的现金流、风险和收益特征,能够实现新的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功能,从而提高市场完全性,比如期权、期货、掉期等衍生品。简单介绍一下两种金融模式。
未来,全社会信息中有90%可能被数字化,这为大数据在金融的应用创造了条件。如果全球任何地方WIFI免费,就像现在的收音机一样,那么中移动、中电信等企业可能也要消失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动环节】 嘉宾主持 陈继武:我先问一下忆东一个问题,这一轮行情对中国经济整个去杠杆推动转型,现在中国的债务问题也比较严重,毕竟这一轮股市对于权益类资产的吹捧,对于整个金融结构的调整,所以还是能够希望忆东把他的观点是不是更加进一步地跟我们解读一下。
这是短期有一个加速,加速之后一个月内必然见到震荡。到了1999年的时候内忧外患,美国炸我们的大使馆,又是掀起第三个阶段的新引擎。这样的背景下去杠杆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特别是有一些做低附加值的一些制造业,我们最近看到了也纷纷地透过公募、私募来介入到资本市场。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大家的心态可能会平缓一些,股市A股没有那么重要,涨多了一点跌一跌很正常。
我们倾向于认为这一轮的资产证券化率会创历史新高,这一个角度来说行情的长度、行情的时间是延缓了,但是并不代表都像这几个月特别是这一个月之间这么斜率陡峭,这显然是不符合常识的,无论是90年代还是210年代的牛市,每一次像这样的一个斜率上涨的持续性很难超过1个月。那个时候控制资本市场的泡沫,其实是力度用得比较大,而这一次我们认为,我们上周末提到的,如果我们未来看到这种信号,有这种调整的信号出现的话,应该是有左侧和右侧两种信号,左侧的信号先会在一个舆论导向上进行一个变化,右侧在资金跟筹码之间的这种边际变化上面来去作引导。
政府的角度他肯定是期待这轮的牛市越长越好,直到让新引擎出现,或者直到经济危机的发生。其他的是哀鸿遍野,政府透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试图进行盘活存量,对企业家也是把自己的没有竞争力的这些主业或者是产业整合掉,通过资本市场一开始是保值增值,到现在是参与创业。因为我们现在来看,从全球来看,管理资产的规模其实有大概100多万亿美金,中国的GDP占全球的比例大概是12%,也就是说我们用一个比较粗浅的看法,至少未来应该有大概10万亿美金左右可以向中国市场来进行配置。对政府和对企业,我刚刚从企业家的角度,他其实在利用整个股权市场来去加杠杆,如果他再继续从银行那边拿钱或者想试图发债。
政府包括资本市场最不愿意看到的信号,我认为是对配资政策的一个调整,这次我认为不是用印花税的标准,而是对配资的调整。比如泡沫大了,比如突然买100倍,回撤下来到40倍,这些都是可以促进经济转型的。如果是这样的话,也有很多人问是不是要到顶了,我这样来描述我的一个判断,因为我需要从我的主逻辑,就是从去年以来我们对于资本市场的一个看法,因为口号式的逻辑就是被利用的牛市,包括大多限于主板、创业板,包括三板、四板等等,我认为这是一轮股权投资的一个大时代。感谢各位,很高兴跟大家有些交流。
但是我倾向于说,政府现在是后知后觉的,觉得后面的第二个阶段调整的幅度和时间其实是可以偏长的。但是有一点,最终这个行情将会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也就是到后面的时候,政府还是继续地获利,但是对于是不是能够找到更多便宜的创业资产这是一个很大的问号,为什么我们提到最终我们一定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就是投资走出去。
这是我从主逻辑跟大家所探讨的,整个未来有一些调整的话,大家是怎么来应对。在我们2012年研究策略的时候就在构思,如果有一个牛市,它会是什么样的牛市,我们认为就应该是1996年到2001年的牛市,96年年初512点快速上涨,虽然中间经历过十二道金牌,到97年9月份1500多点,进入到长达两年的盘整,盘整的阶段虽然指数看上去不是一个熊市,而是一个大震荡,但是那个时候重组的股市很强的,政府也可以来利用。
这一轮牛市毫无疑问地,从政府的角度,从企业的角度、从创业者的角度,以及在初期对于投资者的角度,都是一个多方共赢。刚刚陈总说他们投资海外,这是一个先知先觉的行动,我们现在看到水涨船高,并购来并购去,PE、VC他们手里的资产也是水涨船高,现在100倍想找一个好的资产,以8倍的市盈率并购你很难的。300的做市商的挂牌公司市盈率都在40倍左右了,国内的股权投资是最好的退出很方便,现在从国内的角度是股权投资,反而二级市场是一个勇敢者的游戏,但是有一个出路,如果我们还有大牛市第三波,一定是让海外的人过来投资,而且我们也去收海外的资产,这样的话形成一种共赢。对于流动性来说M1、M2就是在低位徘徊,这个时候能够给经济提供相对低廉的成本,其实就是让老百姓乖乖在这里面拿出钱来,而且很开心地拿出钱来提供各种的再融资。你本来没有基本面提升的时候,你只是说怀揣着一个梦想,然后怀揣着对商业模式的崇尚,所以你把钱投到资本市场上,这本身是一种全民创业,怎么来理解这个泡沫化。更多的是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未来几年政府对于改革创新创业的呵护度是毋庸置疑的。
到了5月中旬我们需要关注几点,因为4月底是《证券法》修改的一审,会不会之后加速对注册制的推进,因为既然市场很疯狂去寻求追逐这个筹码,政府一定会加快供给的,但是这个阶段似乎看上去还好。暗看到的是信托也不搞房地产了,更多地向股市走,包括银行的配资也是非常巨大。
我认为资本市场是勇敢者的游戏,你不能用以前的那种框架、宏观自上而下的数据逻辑来进行对市场的解读和研判,而更多地是从一个大的背景,而这个大的背景其实政府是主导。首先加大筹码的供给,无论是IPO和再融资加大供给,这次从3月份上来到目前的加速期很明显,其中有一些催化剂,不只是说政府高层的表态,还有对注册制的时间节奏,还有近期大家看到新一批的新股数量,融资金额都是跟逾期不一样,所以会有一个加速。
进入专题: 股市 杠杆 策略 资本市场 货币 流动性 。前段时间我在一个私下场合里说了一些话,结果被别人作为标题放上去了,看上去耸人听闻。
2020年一个是全面小康,另外一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完成。也就是说不是中国,而是让全世界分享中国的创业。这是一些经济基本面的数据以及股市的表现(PPT),历史往往很相似。所以我们觉得很开心,从90年代我们资本市场在股市里面混,感觉现在真正比上还是有改革春天的感觉,我们似乎看到资本市场对政府的绑架。
这次我真的觉得我为政府的新股制度拍手叫好,他在新股上面有一个潜规则,未来就算是注册制也是中国特色的注册制,他在新股募集资金的时候,现在就没有超募的,而且有24倍市盈率的潜规则,导致了一个好的新股会隐藏一些利润,从而在上市之后,他想干事的时候,想并购想要进行融资的时候,才把利润给释放出来。既然如此,我认为这个泡沫会是一个较长时间的存在。
现在是一个最蜜月的时候,因为资金是蜂拥而至,但是筹码的供给还没有怎么跟上。所以我们这几个月一直在推觉得次新股是有一个很好的机会。
对于整个的直接融资的大发展,实现股市和经济的收益是长期的角度来说的,但是短期最美的时候就是这一段,我认为就是最高潮,未来一个月是最高潮,大家这个月会面临波动,而且如果这个月是早调整的话,让行情能够平缓一点,整个高潮就会走得更长一些。但是如果说这个月是加速,坦率说到5月中下旬我们就需要加倍小心了。
整个中国是一个创业型的,你可以把中国当做一个公司,这个公司是一个创业型的、创新型的,最终是否能够带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改善还不知道,但是这种调整、这种改变优先地带来了一个现金流量表的变化,盘活了资产。观众提问:如果从细分领域来说,比如去年互联网金融风头比较大,你觉得今年是互联网教育还是互联网医药? 张忆东:这是一个全面的牛市,从去年4月份以来就是全面牛市,全面牛市都有机会。所以这一次的重要性是在于股权的投资,好比说过去十几年,那个时候是一个债权,而债权就是信贷驱动投资这样的逻辑,而这个债权的大发展同时伴随着房地产的产业,房地产的繁荣期大牛市中间,真正赚大钱的不是炒房的,其实是房地产开发商。这次我认为这轮大盘很有可能是三个阶段,其中去年到今年的某个阶段我认为是第一阶段,而最近我写了一个报告,我认为第一阶段进入到一个最高潮,而这个最高潮是加速,如果在这里政府还是比较温和,再继续地给力量、给题材、给一些资金,关门继续地引导舆论,如果这种情况下一个月1、2千点完全有可能,是一个进一步加速的阶段,这是一种可能性。
如果从这个核心的思路来去出发,下一个阶段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筹码的一个供给,而我认为这论是看不到什么530简单粗暴的行政性的打压,因为这个和2006、2007年不一样,06、07年的时候是经济繁荣,当股市有泡沫的时候,其他的资产也是一样的泡沫化,对于通胀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就像过去十几年房地产,你可以看到他都是亲儿子一样,实在忍不住才打一把,先是好声相劝。
如果我们有第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一种可行是中国的经济转型没怎么不好,再搞一个像529一样的人造牛市,这是情景一,这是我们不太希望的。从而第三段他对于一些像金融、像一些价值股,可能在第三个阶段表现得会比现在的第一个阶段会好一些,包括一些新蓝筹,现在大家遍地都是互联网,所有都说我们是互联网+,到了第三个阶段就会说真正的互联网新蓝筹,从500亿市值可能会走向1000亿或者是更高的那种所谓的真正的蓝筹。
他相当于进行房地产调控一样,他是保障刚需,你用本金他不怕,现在的资本市场跟过去十几年房地产一样,都是建立在杠杆上的牛市。张忆东:刚才我在演讲的时候也用了一些笔墨来去跟大家交流,我的结论其实这一轮是股权投资的大时代。